网上科普有关“【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出现衰退,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味觉等感官反应迟钝、肌肉萎缩等,这些改变均会明显影响老年人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及吸收能力,使老年人营养缺乏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因此,老年人要实现 健康 老龄化,就需要有正确的营养指导。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旨在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身体机能的改变,努力做到均衡膳食、合理营养,减少和延缓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长 健康 生命时间,促进我国早日实现 健康 老龄化。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老年人膳食更需要相对精准,不宜随意化。进餐次数可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10%,且宜定时定量用餐。
食物宜切小切碎,或延长烹调时间。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煎炸、熏烤等。高龄和咀嚼能力严重下降的老年人,饭菜应煮软烧烂,如制成软饭、稠粥、细软的面食等;对于有咀嚼吞咽障碍老年人可选择软食、半流质或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应适当增稠。
老年人常因生理机能减退以及食物摄入不足等缘故,出现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引发钙、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缺乏以及贫血、体重过低等问题,一方面可通过均衡膳食合理营养加以纠正;另一方面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
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每天主动喝水,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不低于1200ml,以1500ml~1700ml为宜。饮水首选温热的白开水,根据个人情况,也可选择饮用矿泉水、淡茶水。
适量的户外活动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接受紫外光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延缓骨质疏松和肌肉衰减的发展。老年人的运动量应根据自己的 健康 状况和体能随时调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可分多次运动,每次不少于10分钟。活动强度以轻微出汗为宜。
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缓肌肉衰减对维持老年人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和 健康 状况极为重要。延缓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是吃动结合,即一方面要摄入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制品,另一面要进行有氧运动和适当的抗阻运动。鱼、虾、禽肉、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都含有消化吸收率高的优质蛋白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天天喝奶,每天吃大豆及其豆制品。
保持适宜体重,可根据自己的BMI来衡量。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从降低营养不良风险和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kg/m2,最高不超过26.9kg/m2,鼓励通过营养师的个性化评价来指导和改善。
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的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早餐宜有1~2种以上主食、1个鸡蛋、1杯奶、另有蔬菜或水果。中餐、晚餐宜有2种以上主食,1~2个荤菜、1~2种蔬菜、1个豆制品。饭菜应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来调味,色香味美、温度适宜。鼓励进餐陪伴,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是促进老年人心理 健康 、增进食欲、改善营养状况的良方。
65岁以上老年人每日食物推荐摄入量
文/营养科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被骗
一、老年人总被骗怎么办?
许多人认为,我国的老年人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在老了以后会特别爱占小便宜,而骗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实际上,这对老年人是不公平的。
因为老年人被骗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也有不少老年人被骗的案例。所以,仅仅是告诉老年人不贪小便宜是起不到效果的。我们应该帮助老年人预防诈骗。
二、如何帮老年人防诈骗?
1、关注老年人的情绪问题
老年人的决策更依赖于情绪体验,很多时候,老年人是因为自身情绪问题而被骗子利用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关注老年人的情绪问题,及时的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心理疏导。
2、增加陪伴老人的时间,让老年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其实,许多老年人之所以会被骗,正是因为他们被骗子戳中了要害。比如,一个独居老人非常孤独,他渴望与外人建立社交关系。这时候,一个骗子与老人套近乎,并告知老人可以带他进入一个老年团体,而这一点正好戳中了老年人的心窝子,于是,他很快就上当了。
所以,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高明,只是骗子恰巧利用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然后对其进行利用,这才让老年人上当。所以,我们应该增加陪伴老年人的时间,让其充分的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关爱,这样才能避免老年人被骗。
总的来说,老年人被骗与其情绪和心理问题息息相关,我们在给老人科普防骗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被骗?
PanSci 发表于 2013-08-15 11:00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对待家人、朋友或者邻居,即使是陌生人,他们的信任感也显著相关。来源:lapatilla.com
当今社会上的诈骗案件,特别是诱之以利的手法(例如:抽中大奖,但须先付税金),有很大的比例都以高龄者为目标。老人很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究竟是单纯的贪念作祟?还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人?
对于上述问题,香港教育学院的李田园(Tianyuan Li)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冯海岚(Helene H. Fung)的研究[1]发现或许可以提供若干线索。通过分析来自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World Values Survey)的横跨38个国家的资料,他们发现在控制基本人口变量之后,年龄与信任感仍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具体而言,年纪越大,“一般信任感”(针对不特定的他人)与“特定信任感”(针对四种特定对象,包括: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都显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亲近对象(如家人、朋友)的信任感,年龄差异并不算大(可能因为在年轻时对家人和朋友的信任度本来就颇高,所以在老年时期的增加自然有限);对于较疏远对象(如邻居、陌生人)的信任感,其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升的程度则更显而易见。
另外,通过运用多层次模型进行分析,他们也发现,在个人主义倾向越高的国家(例如美国),对于朋友和陌生人的信任与年龄的正向关系越强;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年龄与对于邻居的信任也有更强烈的正向相关;最后,在所得越不平等的国家,对于陌生人的信任之年龄差异也越大。
如此看来,年纪越大,越容易相信他人(不论特定或不特定)的现象似乎放诸四海皆准,虽然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可能随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与政经水准而有所波动。然而,李天元和海伦·冯的研究具有一个重大限制,他们在报告中亦坦诚不讳。
因为使用的是横断面资料,他们无法确知年龄-信任感之间的正向关系,有多少部分是老化的效应?又有多大程度来自于世代差异?前者反映的是人类发展过程的自然演变;后者则关系到不同年代出生的同期群。由于成长历程的时空背景差异,致使老一辈的人和他们的晚辈在认知/行为表现上不尽相同。所幸,一份稍早的研究针对信任感的年龄差异提供了神经科学上的佐证,也就是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老化现象的确与信任感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在去年发表的这份报告[2]中,研究者进行了两项主要实验。第一项实验要求受试者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研究者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地指认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那些看来不可信赖的人(照片中的人出现奸笑的表情、游移的目光,或后倾的身体等),老年人对于种种可疑的线索却显得较不敏感,也更容易将其视为可信任与可亲近的。
第二项实验则进一步要求受试者评估照片中人的可信度,并同时接受脑部的扫描。当年轻人看到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时,其前脑岛区域出现明显的活动迹象,而脑中的这个部分一般认为就是所谓“直觉”的来源,其可协助我们诠释他人的可信程度与评估社会情境中的潜在风险或利益。有趣的是,当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呈现在眼前时,相同的脑部区域在老年人身上却未见任何反应。
因此,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而多以正向(但可能不尽正确)角度去体验周遭的人和事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向偏误(positivity bias)。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无疑是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他人采取正面的重新评价也让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并更愿意向他人请求协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此一来,信任他人也算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
但不幸的是,正向偏误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让老年人更容易被诈骗集团锁定。不但陌生人不可尽信,美国的相关统计显示,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财务诈骗事件,有近半数的加害人就是老年人的照顾者或让老年人视之为朋友的人[注]。
所以切莫一味责怪受害者。当身边的长者遭遇骗局时,千万不要暴怒而骤下结论:“老人家就爱贪小便宜!”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其次,也期待有心人能尽早投入设计相关的手册、网站或介入活动,协助老年人更容易地侦测出可疑的线索,以便判断何时必须提高戒心。
原文发表于PanSci,作者银发心理科普知识推广,转载时部分文字由修改。
注:For the Old, Less Sense of Whom to Trust.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5, 2012]
参考文献:
[1] Li, T., & Fung, HH, (2013). Age differences in trust: an investigation across 38 countries.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 68(3), 347–355.
[2] Castle, E., Eisenberger, NI, Seeman, TE, Moons, WG, Boggero, IA, Grinblatt, MS, Taylor, SE, (2012). Neural and behavioral bases of ag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trus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109, 20848-20852
关于“【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友瑶]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yi360.cn/zsbk/202412-107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友瑶”!
希望本篇文章《【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积医科普】关爱老年膳食营养 共创老年友善医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