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合理用药科普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合理用药科普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身体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问题,特别是需要服药控制相关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地遵医嘱合理用药,长期服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的人群比例却并不高。
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很多朋友抵触每天服用药物的这种慢病控制方式,比如每天吃药太麻烦,比如吃药后的诸多注意事项太麻烦等等,而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担忧是:“ 长期吃药会把肾脏功能吃坏,三高控制住了,却因为吃药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真的是得不偿失。 ”
这样的一种担心,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不敢吃药,或者即使吃药也总是断断续续的问题,血脂,血压,血糖的达标率和平稳程度也就大大打了折扣,而如果无法合理地控制好三高问题,升高的血压、血脂、血糖又会进一步危害动脉血管的 健康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进而带来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的增加,同样也是风险很高的。
因此有没有一些药,既能够有效地控制慢病,又不会伤害肾脏 健康 呢?其实对于长期服药伤肾的担心,很多朋友只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大多数的降压药,降脂药以及血糖控制药物,对于肾脏 健康 都没有危害性,虽然有些药物(如二甲双胍)的最终排泄会通过肾脏通道,但这并不代表药物一定会影响肾脏功能的 健康 ,而有些药物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用会受限,也并不代表这类药物会伤肾,而只是因为这类药物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时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结合自身的肾功能情况,合理选择相关药物,积极加强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多数情况下,不但不会伤肾,还会有助于保护肾脏中丰富的小动脉血管 健康 ,减少肾脏小动脉硬化带来的肾功能受损风险。因此,合理用药控制三高,更多的获益是保护肾脏 健康 ,而非伤害肾脏 健康 。有没有一些药,既能控制三高问题,又能保护肾脏功能呢?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中,就来为大家介绍4种药物,既是调理三高问题的一线用药,对于肾脏功能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各种各样的降压药中,名字里带沙坦、普利两个字的药物,是两类高血压患者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也是一线用于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常见药物,沙坦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普利类药物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都是常见的降压药物,这两类药物就是既具有降压作用,又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
从作用机理来说,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有一定的类似性,这两个药物沙坦类药物是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而普利类药物则是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转化酶,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这两类药物都能达到抑制血管紧张,改善高血压的药物作用。
在降血压的同时,沙坦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对于肾脏的小动脉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可以降低高血压带来的肾脏过滤压力,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和降低蛋白尿作用,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肾功能轻中度不全)的患者,这两个药物都是可以首选的降压药物,可以说不但能够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伤害作用,还能够在降血压之外发挥额外的护肾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类药物对肾动脉的扩张作用,有双侧肾动脉狭窄问题的朋友,应该禁用这两类药物,而对于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也是不宜服用此类药物的,可能会带来高血钾风险的增加。
虽然降脂新药近年来层出不穷,但他汀类药物的降脂药基础地位目前还无可替代,而在各种各样的他汀中,阿托伐他汀又是当之无愧的“冠军药”,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应用人群,都是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成为他汀类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一方面与其作用长效,降脂效果强有关,而另一方面,阿托伐他汀还有一定的改善高尿酸作用,这种作用虽然并不显著,但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选择阿托伐他汀,无疑是能够降血脂,而且对高尿酸还有获益的用药,通过强效调节血脂,以及调节高尿酸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对于肾脏 健康 的保护作用,也要优于同类的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而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由于阿托伐他汀主要通过肠道排泄,其用量无需调整,也是可以安心使用的他汀类药物。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格列净”类降糖药,是近年来继二甲双胍之后的,临床用药地位不断提升的一类降糖药。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肾脏的SGLT2受体,从而达到调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泄进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降糖药,常规用药剂量对血糖的调节控制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
除了具有明确良好的降血糖的作用以外,格列净类药物还有加强超重人群体重控制,降低收缩压,加强尿酸排泄,改善蛋白尿等方面的多重作用,由于其对肾脏的明确保护作用,这类药物目前已经获批了在降血糖之外的慢性肾病患者保护肾功能适应症,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蛋白尿的患者,糖尿病合并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格列净类药物已经成为了各国新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一线用药。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药物,如果已经发展到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情况,是不宜使用的,另外,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尿路感染风险,低血压风险等,在服药期间,注意适量多饮水,有助于减低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
上述介绍的几类药物,分别从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的“护肾”药物,希望对大家的合理用药能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我们共同助力,一起传播靠谱的 健康 科普知识。
谣言:
药物对胎儿有害,孕妇“最好不要去看病吃药,自己忍忍就可以了”。
辟谣: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目前我国对孕妇的用药借用了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制定的标准,按药物对胎儿不同危害性分级如下:
A 类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B2、C、D、E等;
B 类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胰岛素等;
C 类药物:动物实验研究对胎儿有不良影响(致畸或死亡),在人类没有研究资料,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 类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链霉素(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受损、听力减退)、四环素(使胎儿发生牙齿变色,抑制骨骼生长)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 类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死亡、先天畸形,流产)、己烯雌酚(可致女性后代阴道腺病或腺癌)等。
孕期用药的原则如下:第一,必须有明确的用药证据,避免不必要的用药;第二,必须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不要擅自使用药物;第三,尽量用同一种药物,避免联合多种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第四,能用疗效肯定的药物,避免用难以确定的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第五,能用小剂量药物,避免用大剂量药物;第六,怀孕早期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最大,若病情允许,尽量推迟到怀孕中晚期用药。
孕期已用了可能致畸的药物,应根据用药种类,用药时的胎龄、时间长度和使用剂量等综合评估危害程度。
辟谣专家:王宝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成员
复核专家:张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
出品人:科普中国-科学辟谣
关于“合理用药科普文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臧海春]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yi360.cn/zsbk/202412-339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臧海春”!
希望本篇文章《合理用药科普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合理用药科普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合理用药科普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随着我国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