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宋代文学常识整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代文学常识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宋代文学常识
宋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
2.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下面笔者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这里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再看下边一首诗: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
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
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例如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
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
3.有关宋词的一些文学常识,如作家风格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 婉约派 、豪放派 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 李清照 、柳永 、秦观 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 、苏轼 、岳飞 、陈亮 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是,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
4.文学常识:词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
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又区分为令、引、近、慢等。令或称小令,慢词也作长调。
词的分段称为分片,词除单调之外,一般都分上下两片,慢词也有分成三四片者。宋代许多学者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在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分析下列有关宋朝的三段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宋朝太学的知识可太多了,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几个。
一、太学在哪?
北宋的太学,位于东京开封府内城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东。太学的旧址,原本在国子监之内。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国家兴学,生员数目增多,国子监内已经“不足以容学者”,因此太学从国子监迁出,搬至御街东面的锡庆院。宋神宗熙宁年间,太学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又将锡庆院旁边的朝集院西庑并为校舍,至此,“诸生斋舍、官掌事者直庐略具,而太学栋宇始仅足用”。宋徽宗崇宁年间,太学规模再次扩充,朝廷在京城南门外营建了新校舍,“为屋千八百七十二楹”,建筑形制外圆内方,徽宗皇帝赐名“辟雍”,作为太学的预科。
二、中央太学的学费?
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国初以来,但补为生员,即纳束修二千,属监司公用。”即太学的入学费为每人2贯钱,这个入学费在宋英宗时取消了,改为免费入学。
不仅免学费,国家还给学生提供住宿并发给伙食补贴,如北宋元丰年间,太学的外舍生每月可领850文,内舍生与上舍生每月可领1100文。州县学校也有伙食补贴,如政和年间的一条教育法令说:“诸小学八岁以上听入。……即年十五者与上等课试,年未及而愿与者听,食料各减县学之半;愿与额外入学者听,不给食。”意思是说,儿童八岁入学,由政府提供伙食费;十五岁以上或未满八岁的,伙食费减半;额外入学的,不给伙食费。政府发给的伙食可能是比较丰厚的,因为有的学生还能够“储其资以归养”,将一部分补贴节省下来,用于赡养母亲。
三、宋代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学制度也堪称先进。
经过王安石的改革,宋朝太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舍制”,学生被划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与上舍生三舍(相当于分为三个年级),每舍设若干斋(相当于班级),采用积分制,即学生的学习成绩量化为学分,成绩优秀的外舍生可升入内舍;内舍生成绩优异者,可升入上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将学生成绩量化计分、并按积分升等的教育制度。
四、太学的入读名额有限。
元丰朝时,太学建有80斋,每斋30名学生,共有2400名太学生,其中外舍生为2000名,内舍生有300名,上舍生100名。这已经是很大规模了,但仍无法满足大批士子的求学需求,于是便出现了旁听生。
我们现在津津乐道民国时大学里有许多旁听生,如任继愈先生回忆说,“(老北大)校门任人出入,教室任人听课,图书馆阅览室也任人阅读,不管是不是北大的成员,都可以走进来,无人干涉。”其实宋代太学的旁听生更多,北宋大学者胡瑗博士在太学讲《易》,“常有外来请听者,多或至千数人”;另一位大学者孙复讲《春秋》,“初讲旬日间,来者莫知其数。堂上不容,然后谢之,立听户外者甚众”。大宋学术之盛,于此也可见一斑。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愁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商业资本在宋代没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商业革命的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选择你同意的观点并概括理由。(3分)
=================================
是不是这个
答案
(1)依据:商品经济及相关行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商业活动的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城镇兴起;出现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兴盛,港口城市走向繁荣。(答出四点即可。4分)
(2)缺少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封建国家专制垄断政策的实行。(4分)
(3)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2分)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2分)
同意后者观点,宋代由于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虽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但评价历史应客观,实事求是。(同意前者观点,言之有理同样得满分。3分)
关于“宋代文学常识整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崔曼]投稿,不代表爱之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aoyi360.cn/zsbk/202412-76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之讯的签约作者“崔曼”!
希望本篇文章《宋代文学常识整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之讯]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宋代文学常识整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宋代文学常识整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宋代文学常识...